新中国成立70年,国有企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“领头雁”、关键领域的“压舱石”。2019年进入《财富》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有129家,其中国有企业89家。
70年来,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,逐步成为面向市场竞争的、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现代企业。改革增活力、强动力、释红利的效应充分发挥,国有企业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,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、科技进步、国防建设、民生改善作出了历史性贡献。
数据显示,1978年~2018年,全国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(58.8万亿元)、利润总额(3.4万亿元)年均分别增长11.9%、10.3%;2018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(178.7万亿元)、所有者权益(63.1万亿元)分别达到1978年的247.1倍和130倍。
混改成为国企改革重要突破口
今年1~8月,中央企业持续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,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9.4万亿元,同比增长5.4%;累计实现净利润9431.9亿元,同比增长6.9%;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.4万亿元,同比增长9.8%,为落实“六稳”任务、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巨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深化改革,只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,国有企业才能够做强做优做大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,出台了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,推动国有企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,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的重大进展。
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建立,目前有三分之二的中央企业引进了各类社会资本,半数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在公众化的上市公司,各省区市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达到49%。
同时,混改企业积极推进市场化选人用人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,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。2013~2018年实施混改的央企子企业中,混改后实现利润增长的企业超过七成。
此外,重要领域混改试点稳步推进,在10家中央企业和171家省属一级企业开展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,发挥了激活机制、留住人才的作用。
中央企业在中长期激励机制探索中也有了明显进展。比如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,薪酬分配秩序得到有效规范;强化正向激励,45家中央企业控股的91户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,实施股权激励一年以上的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16.7%,24家中央企业所属科技型子企业的104个激励方案经集团公司审批后正在实施,激励对象人均收入增幅达到14.9%。
2017年8月16日,中国联通正式宣布混改方案, BATJ等14家战略投资伙伴正式入局。两年混改,通过资本引入、互联网化经营、瘦身健体、员工持股,以及与互联网等合作伙伴一系列的创新经营,让中国联通重新焕发了生机,提质增效,业绩增长。
2017年,中国联通全年服务性收入达2490亿元,同比增长了4.6%,净利润4.3亿元,同比增长176.4%,实现“V”型大反转。而2018年“V”反弹得到持续加强,中国联通全年服务收入同比增长5.9%,领先于行业平均3%的增幅,净利润突破百亿元,达102亿元,同比增长458%。特别是产业互联网收入达230亿元,同比增长45%,IPTV收入同比增长17%。
回顾中国联通混改历程,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说,民营资本从最初的不想来、不敢来,到后来抢着来、抢独家,发生了巨大变化。
战略性重组整合扎实推进
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,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扎实推进。
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,先后完成18组35家企业重组,中央企业由113户调整至96户,成立铁塔公司、国源公司、国海公司,推进专业化整合,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、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集中,在军工、电网电力、石油石化、交通运输、电信、煤炭等行业的占比达到80.1%。
比如,2017年8月,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宣布重组。重组后的企业定名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。这项重组涉及资产约1.8万亿元,规模远超此前形成的宝武集团、中国中车等超大型公司,是自国资委成立以来最大的央企并购重组案。
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,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重组形成同一主体,是煤电联营的较好形式,能够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,发挥协同效应。重提煤电一体化,或许能够扭转煤炭行业低迷现状,并为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提供助力。
同时,国资委也明确了央企重组的三大思路,一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。比如重组后的国家电投加快推进了我国核电技术自主创新,有力推动了AP/CAP三代核电产业化发展和核电国际化发展。宝武集团成立后,粗钢产量近6000万吨,其中高端产品产量达到4000余万吨,超过韩国浦项和日本新日铁。
二是通过重组整合实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,比如铁塔公司成立,并不是三家运营商铁塔业务的简单拼盘,而是走集约化、专业化、规模化、市场化之路,提高效率,焕发活力。成立以来累计节约投资806亿元,节约用地2.1万亩。
三是推进产品结构趋同、区域布局重叠、目标客户相同、同质化发展的中央企业重组整合,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,减少重复投入,降低运营成本。比如中国远洋海运重组后的协同效益逐步发挥,经营成本不断下降,全球运输服务水平和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。
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、新闻发言人彭华岗7月1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当前,我们一方面推进重组,一方面在积极研究装备制造、船舶、化工等领域的企业战略性重组,不断优化国有资本的布局,要推动电力、有色金属、钢铁、海工装备、环保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。
同时,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也得到进一步完善。《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》(下称《方案》)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“管资本”为主的要求予以政策化、制度化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,新时代国企改革“1+N”政策体系,是以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》为统领,包括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、以混改为核心的产权制度改革、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现代公司治理结构4大块内容。《方案》是“1+N”体系中又一个具体的制度,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,着力转变出资人代表机构职能,即国资委的职能从管企业向管资本为主转变。
当前,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取得阶段性进展。国资委出台了职能转变方案,取消、下放、授权43项监管事项,制订印发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,明确36项权责事项,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边界进一步明晰。
地方国企改革激流勇进
目前,新一轮地方国资国企改革进入落地冲刺期。
今年7月,经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,上海、深圳“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”和沈阳国资国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专项工作已正式启动。
与地方“综改试验区”类似,国资委选定的“双百企业”也在推动综合改革。2018年8月启动的国企改革“双百行动”,旨在打通改革推进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培育一批国企改革尖兵,进而起到引领示范和带动面上国企改革的重要作用。
“双百行动”综合改革试点企业已由去年8月启动时的398家增至444家,军工、农业、电力、钢铁、有色、核电等重点领域增加的企业较多,其中还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,如宝钢包装、中色股份、振华重工、上海医药等。此外,国家电网、中国中车、宝武集团、五矿集团等改革试点央企有多家子公司纳入新增的“双百行动”名单。
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,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,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举措已经基本出齐,各项试点也在稳步推进,总体上看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,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得到激发,经营绩效有所改善。但部分改革举措依然会遭遇“中梗阻”,在改革面前犹豫不决、不作为而错失改革发展时机的现象还时有发生,需要切实采取措施,建立健全机制,真正打通改革任务落地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每一项改革举措都能扎扎实实得到落实完成,确保所有改革目标都能有效实现。